宁波城投擦亮“历史文化”名片
宁波,作为一座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浓厚的城市,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市委市政府一直有序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发展和利用,部署老城文化复兴行动,使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经济发展互促共荣。
城投公司作为市属国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始终怀着敬畏之心,着力加强宁波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宁波城投主动承担莲桥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工作任务,通过公开招拍挂程序,取得土地使用权,并实施保护开发,让莲桥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宁波城投在历史街区及名人故(旧)居修复改造和保护修缮工作中,努力保留历史建筑的古朴质感,以“尊重、保护、原味”为宗旨,运用“原地保护、原地修缮、修旧如旧”等涉及改造方式,以及现代技术、功能更新等手段,让原本破旧的街区老宅焕发新的生命。坚持修旧如旧理念,在材料极为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恢复街区老建筑的原貌,力求保存老建筑的风貌和神韵。
保留一切可保留的院落
通过原地保护和拆建保护的方式,对需要完全保留的重要历史建筑,采用原地保留,精心修缮,修旧如旧,尽力保存历史记录的原则,对于迁建的建筑采用真实还原历史风貌,适当引入新功能的原则,使人们能够在今天的环境语境中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时光的痕迹。莲桥第的保留院落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地保护院落,一类是保护加改造院落。而与那些时光历练的院落一起见证莲桥第岁月更迭的参天古树,也被加以原地保护或近距离移植。
尊重并恢复原有的院落体系
院落作为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北方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有关,拆除原居民随意搭建的建筑,把封闭在内的院落打开,恢复原有的空间,同时对外部空间要进行功能组合和环境布置,保证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建筑装饰得以保留,原有城市肌理得以延续。
尊重并恢复原有街巷结构及空间尺度
历史街区的尺度大小是历史演变而来,一般居住建筑街巷尺度较狭窄,形成独特的空间形象:莲桥第内的毛衙街、塔影巷等空间尺度上也是较狭窄,规划中,我们在满足消防集散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原有街巷的尺度,还原历史。历史街区的建筑密度较高,设计中局部空间打开,使整个街巷空间有收有放,建筑与景观相结合,呈现葡萄状空间形态,从主干挂出许多小的广场和院子,增加了街巷空间的趣味性。
改造后的莲桥街历史街区重现了明清以来的街巷格局,恢复大批望族宅第为主体的历史建筑,保留了孙传哲故居、卢氏支祠等4处文保单位和屠呦呦旧居(姚宅)等20余处历史建筑。2017年12月7日,在宁波市第9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之际,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现场授予屠呦呦旧居宁波市第一块历史建筑标志牌。
认真落实时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于2019年6月在相关内参资料上的批示精神,宁波城投新班子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大对名人故(旧)居活化利用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核心优势,助力甬城历史文化的推广与传承。特别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对屠呦呦旧居、孙传哲故居等进行了修缮和管理,建成屠呦呦旧居陈列馆、袁牧之电影主题馆、孙传哲邮票艺术馆,并对外(试)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21年5月1日屠呦呦旧居陈列馆试开放到目前,共接待游客逾14000人(次)。2021年5月24日,被中国科协授予浙江首批“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试点单位,浙江省仅6位科学家入选(其他5位分别是谈家桢、严济慈、钱学森、竺可桢、苏步青)。2021年6月29日,袁牧之故居与屠呦呦旧居一起,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宁波市第二批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作为宁波市文化建设市属国企中的重要力量,宁波城投组建22年来,主动承担积极参与了宁波市紫线范围内郡庙天封塔历史文化街区(莲桥街历史街区)、天主教堂外马路历史文化街区(宁波老外滩及北岸)、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月湖盛园)、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开发和管理运营,扎实推进和争取月湖西区、德记巷等建设任务,努力践行“让城市更美好”的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