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

宁波市国资委2019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6 10:51 点击率:
来源:市国资委

2019年,全市国资国企系统聚焦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和市场化改革导向,围绕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深化党建的要求,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为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服务大局担当有为。牢牢把握国有企业功能性、战略性、支柱性的定位,在服务全市战略布局上勇挑重担。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国资委出资企业(以下简称“市属企业”)资产总额5565.54亿元,净资产2462.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8%和8.03%;实现营业收入858.88亿元、利润总额95.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24%和10.73%,主要经营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稳增长目标提供助力。二是重大项目推进有序。完成年度有效投资超650亿元,重点项目投资占全大市近四分之一。在海空枢纽港建设方面,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11亿吨,栎社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正式投运;在立体交通网建设方面,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宁奉城际铁路首通段、环城南路东段快速化改造工程、杭甬高速一期等项目正式通车运营;在都市区块能级提升方面,鄞奉片区、江北姚江新区启动区、江东区块完成投资39亿元,实现城中村改造面积31.53万平方米,奥体中心、中东欧会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运。三是民生服务保障有力。原水集团钦寸水库实现引水通水,葛岙水库加快建设。供排水集团年度售水量达5.06亿吨,污水处理量2.89亿吨。商贸集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通过验收,果品市场迁建项目、路林市场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广电集团推出电视问政节目,持续开展民生舆论监督。旅投公司圆满完成中东欧博览会服务保障。演艺集团歌剧《呦呦鹿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另外,市属企业还积极参与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落实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和智力帮扶等举措。

(二)改革攻坚推进有序。对标对表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放大国有经济功能为导向,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完善改革顶层设计。出台《宁波市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努力构建“四个体系”,着力实施“五大攻坚”,明确目标任务和“施工图”。成立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决策委员会,制定议事规则,统筹推进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的国资国企改革事项。二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定《市属企业混改工作操作指引》,明确操作要求,规范混改行为,推动市属竞争类企业混改率达61.45%。其中,国投咨询、交工检测2家“双百行动”试点企业年内完成引战目标;兴光燃气牵手央企华润燃气;交投公司与江北区政府、中铁十五局集团合力打造宁波本土铁路建设企业;开投蓝城、轨道华润、坤能光伏等混改企业实现互补共赢;宁兴集团通过合资共建混合经营模式,打造“国贸硅谷”等项目平台。三是加大董事会建设力度。以优化董事会结构和工作机构设置为重点,推动交投公司、商贸集团启动第三批董事会试点,加强对第二批董事会试点企业跟踪,指导出台董事会建设试点配套制度。深化外部董事队伍建设,5家企业共引入11名外部董事。出台外部董事人才库管理办法,先期选择70名外部董事人才入库。四是扩大市场化选人用人。按照“积极稳妥、先行试点、分层实施、逐步推开”的原则,在市属企业二、三级竞争类子企业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全年累计完成试点企业49家,选聘职业经理人101人,比例达39%。开投集团在华生家居试点开展契约化管理改革,交工集团开展分子公司职业经理人绩效管理,倒逼经营团队提升经营绩效。五是优化考核激励体系。出台新的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突出净资产收益率和人工成本利润率等指标权重,提高考核分配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完善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推动薪酬向关键岗位和骨干人才倾斜。宁波热电股权激励计划顺利完成,成为我省实施股权激励第2家国企。种子公司8名科研人员实现以科技成果入股,有效激发科技骨干创新积极性。

(三)布局结构优化有力。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抓整合、优布局、提动能。一是推进市属企业整合重组。组建宁波通商集团,致力打造专业化市级国有资本运作大平台。整合市域范围的水务、文旅资源,成功组建文旅集团,拟定水务环境集团组建方案。加强市属企业内部合作,报业集团与轨道交通集团组建明派文化传媒公司;工投集团和甬派传媒组建宁波市大数据投资公司。全面推进国企公司制改制,改制面达到81.4%。二是优化投资基金布局方向。在参与国家大基金方面,组织工投、开投、交投等认缴出资25.5亿元参投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并安排市属企业和市产业基金出资20亿元参与中芯宁波B轮融资。在壮大投资基金方面,积极发展产业基金、创投引导基金和市场化运作基金,共发起或参与设立各类投资基金25支,总规模337.29亿元,已投项目97个,投资产业覆盖先进制造、大数据、软件与新兴服务等。三是完善市属企业功能分类。重新确定部分企业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做强做优主业,提升市场化水平,实现竞争类企业数量占比从13.6%提高到31.8%。推动重点市属企业优化实控子企业功能分类,其中功能类97家,公共服务类27家,竞争类170家。四是加大国有资本证券化力度。积极推进“凤凰行动”,交投公司收购宁波建工29.92%股权,使其成为我市第三家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甬派传媒有序推进转板;宁波热电完成资产重组;飞扬国际、锦浪科技等5家参股企业实现IPO。开投集团推进甬兴证券设立,参与我市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

(四)完善监管扎实有效。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以管资本为主的要求,着力转职能、强监管、优服务。一是加快国资监管转型。出台新版《宁波市国资委监管事项清单》和《宁波市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监管事项由6类18项精简为4类14项,并结合实际分类授权31项,推动实现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的监管模式。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梳理的41个办事事项目录,已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二是推进统一监管攻坚。制定统一监管实施计划和工作指南,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会同市财政局组织开展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梳理排查,累计核实27个市级主管部门93户企业,提出纳入统一监管划转、拟关闭注销等四类处置方式及适用原则。三是提升综合监管水平。完善产权交易、资金管理、大宗物资采购、债券发行、资产评估等监管制度,提高国资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出台市属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推动企业降本控支。搭建国资监管信息化平台,提升实时动态监管能力。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完成收益收缴73042万元,同比增长9.3%。四是健全企业风险防控。建立骨干企业债务风险监测体系,指导企业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督促优化债务结构,市属企业负债率同比降低2.96个百分点。推进依法治企工作,探索建立涵盖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处理于一体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印发《关于建立公平竞争政策审查机制的通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公平竞争政策审查机制。五是加强监管工作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的总体要求,加强对区县(市)国资工作指导,累计组织调研16次,开展业务培训和典型经验交流座谈会5场。编制《2018年度宁波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五)党建引领坚实有劲。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效提升国企党建工作质量。一是认真抓好主题教育和政治巡察工作。严格落实“四个带头”“四个到位”,抓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破解难题47项,体现“国企初心”,突出“国资使命”。举办庆祝建党9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表彰大会和风采展示活动,展现国资国企发展新气象。认真落实市委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研究制定具体措施89条,修订或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措施计划26个,推动巡察整改与国企改革“同发力、双促进”。二是深入推进强根固魂工程。推动党的领导深度融入公司治理,11家市属企业党委前置研究“三重一大”事项870多项。督促市属企业梳理党建问题清单28条、任务清单50条,明确书记领办项目18个,年度党建考核结果以20%权重纳入实绩考评并与薪酬直接挂钩。抓住8家市属企业政治巡察契机,紧盯4大类36个问题,层层落实责任清单,着力解决国企党建“四化”问题。镇海、北仑、慈溪等地完善落实国有企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程序。三是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建设。落实国企党建争强11项制度,根据企业变化及时调整党组织66个,销号整改延期换届党组织16个,培育“双强”党组织310个,培训党务人员1641人次,征集展示组织生活1000多例。划分3个片组推进市属企业与驻甬央企互学互促,加强央地企业融合交流。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党员标兵、能手226名,企业党建阵地建设和“一企一品”创建实现全覆盖。四是积极开展企业人才引育。加大引才聚才力度,全年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21名。面向全国组团招聘100余场,引进国内外名校本科以上人才400多人。持续推进国企精英人才培育工程,举办全市国有企业董事长高级研修班,依托经理学院培训企业人才近5000人。五是狠抓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建设。紧扣清廉国企建设主线,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专题分析会2次,配合做好国企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3次。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检查性调研等专题活动,组织自查督查55批次,督促整改问题26个。运用第一、第二种形态处理39人,党纪处理4人,辞退1人,诫勉2人,降职调岗1人。